学校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五)

寻访乡村“新农人”,聆听青春“兴农声”——交通工程学院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13浏览次数:149来源:交通工程学院 黄凯丽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感受“新农人”唱响“兴农声”的壮丽史诗,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植“三农”情怀,2022年起,学院先后组建多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南通多个村镇进行调研,足迹遍及通州区龙坝村、西亭镇、南兴村及海安市曲塘镇,并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7月11日至12日,交通工程学院再次组建“阡陌交通 你我‘乡’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海门区常乐镇,寻访乡村“新农人”,聆听青春“兴农声”。

  探寻先贤足迹,红色文化润初心

  7月11日,团队第一站前往张謇纪念馆。在纪念馆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堵数字墙,墙壁上一个个醒目的、大小不一的数字,代表着张謇生命中的每个重要时间节点,也是他一生丰功伟绩的见证。成员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认真地参观馆中的图片、雕塑、字画、沙盘模型和电子视频,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感受张謇一生的奋斗历程和伟大业绩,对张謇先生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给成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成员们参观了官公河党史教育馆和常乐镇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在党史教育馆,一件件老物品,一张张文献资料,都展现着历经岁月涤荡仍鲜亮如初的红色精神,让团队成员们更加强烈的感受到爱国情和强国志。

  青春对话“新农人”,直播助农促振兴

  7月12日一早,团队便开启了第二天的“三下乡”之行——直播助农乡村振兴活动。为深入了解此次直播的常乐大米,团队来到常乐镇麒北村鑫之海农场,近距离观察水稻田,向农户采访了关于水稻种植的问题,沉浸式体验了水车操作和水稻插秧。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团队深入培才村直播基地开展实地调研,面对面学习直播产品的挑拣和分装,聆听了直播带货女孩朱家明(抖音号“海门小窝头”)的返乡创业故事。大学毕业后,朱家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怀揣梦想,扎根基层,以“小屏幕”打开“大市场”,积极借助直播带货兴产业、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在对话的最后,朱家明对成员们说:“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只要沉下心来不断深耕,一定会有收获,希望你们将来毕业之后也能返回家乡,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通过上午的学习,成员们信心满满地走进常乐镇官公河村直播间。“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美丽常乐,大家好,我们是云顶国际亚洲唯一官网交通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今天我们来到的是常乐镇,这里盛产软糯香甜的常乐大米......”“我们的大米不抛光,不打蜡,不加香精,质量杠杠的,特别有嚼劲......”团队成员化身成主播,通过实地直播的方式,用幽默诙谐的话语和生动的描述通过云端向观众详细介绍了常乐大米。此次直播助农活动,不仅培养了青年学子知农懂农爱农的责任与担当,也帮助官公河村开拓了销售渠道,将助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百年前,张謇在南通地区实施“村落主义”,为全国的乡村建设树立了榜样。百年后,伴着乡村振兴的号角,一群群怀揣热血的“新农人”俯身田野乡间,挥洒青春汗水,成长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青年,“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当走进田野、观察大地、关怀农民,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贯彻到底,唱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