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提升青年大学生网络素养

发布时间:2024-12-06浏览次数:10


聚力提升青年大学生网络素养




来源:新华日报

□ 陈 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另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91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9%。移动设备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助推了移动传播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然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建立在大数据和算法基础上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是渗透到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既容易误导青年大学生,给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鉴于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已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然离不开“新媒体”视域。高校应在客观分析新媒体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建立“三自协同”的自我教育机制。青年大学生是自小就一直接受着体系化、系统化教育的高素质群体,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应着重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其自主构建起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三自协同”的自我教育机制,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自觉遵守公序良俗,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在网络世界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评判、规范和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正确看待自身、他人以及生活本身,明辨网络是非、网络善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共同倡导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全力推进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青年时期是人的道德品格、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充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与实践能力。具体地说,一是要统筹把握青年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网络观念的教育引导;二是要坚持内容为主的原则,综合网络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健康的网络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素材,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生成课堂教案,丰富教育内容,使其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紧密结合;三是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图片、视频以及更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开展教育引导,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新媒体技术和相关网络内容的正确使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

创新探索“虚实结合”的多元教育方式。青年大学生正确网络观念塑造的主要场所是高校,主要教育方式是课堂,主要实施者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基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生活的现实性与网络生活的虚拟性,高校既可以在各类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夯实青年大学生正确网络观念形成的基础,也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的开展,持续向青年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网络观念,“虚实结合”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行为规范。其中,“虚”就是高校在日常的校园管理中要注重强化网络空间治理,积极构建清朗的校园网络环境,巧用网络点亮“指尖上”的思政课;“实”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青年大学生专业的网络技能,更要做好关于如何科学规范用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青年大学生网络心理和行为的价值引领,注重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

构建“内外互动”的外部环境体系。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一方面,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不良网络信息和数据进行源头把控,不断净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推动健康网络生态的加快形成。实践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真正将网络平台打造成为能够科学引导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伴随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高校要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抢抓新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网络育人新路径,创新价值观教育新方法,为把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20FYHYB003〉的研究成果)


Baidu
sogou